电话:0579-83819198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案例解析

“90后”社工入户记:从吃闭门羹到拜师交友

来源:义乌人才网 时间:2018-03-08 作者:义乌人才网 浏览量:

  “亚合西木(维吾尔语“你好”之意)!”贾明一走进第五中学家属院,主动用维吾尔语向在岗亭执勤的工作人员问好,工作人员也热情地回应“那哈衣提牙合西(维吾尔语“我很好”之意)”。

  7日,作为社区工作人员的贾明来到家属院准备入户,他轻车熟路来到3楼的一家住户门口,敲了几下门,确定没有人,便在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其中一页上做了个记号。

  转身他到6楼,敲了几下左边住户家门。“你找谁?”门开了条缝,露出一双眼睛。贾明赶忙举起胸前的工作证让对方看,“我是社区的工作人员,现在要入户核对一下你家的信息,请你配合。”贾明礼貌地说。

  对方迟疑了一下打开了家门,认真地和贾明核对信息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流程,对于贾明来说却并不简单。

  吃“闭门羹”

  今年19岁的贾明5月中旬中专毕业后到社区工作,对于入户工作没有任何经验的他,拿着原先的小区住户资料低着头就往小区里走,谁知在院子里就碰了“钉子”。

  “你找谁,要做什么?”岗亭执勤工作人员质问着贾明。

  “我是青松苑社区的工作人员,小区的4、5号楼由我负责。”贾明壮着胆子大声说,但明显能感觉声音在颤抖。

  “有工作证吗?”执勤工作人员用疑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他说,“从来没有见过你。”

  贾明更加慌了,因为第一天上班,工作证还没有办理下来。他只能拿着手上资料本作为凭证,这才勉强让他进到小区里。

  贾明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入户敲居民的家门时,还在门口犹豫了一会,深吸了一口气才有勇气敲门。

  谁知他明明听见家里有动静,可对方就是不开门。无奈第一次入户就以“闭门羹”结束,他又继续敲下一个居民家门。

  第五中学家属院是个老旧小区,很多原职工早已搬家,将房子出租或转售,所以登记的住户信息很多都有了变化。且因为在此居住的大部分都是维吾尔族居民,语言不通,之前的社区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很多障碍。

  从小在喀什疏勒县长大的贾明没想到,整天和一帮小孩玩耍学会的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,今天竟然给他帮了大忙。

  光会语言还不行,由于是陌生面孔,很多居民并不“买账”。贾明一共管理24户居民,但第一次“入户”仅仅敲开了3个居民的家门。

  “社区工作咋这么难?”刚参加工作的贾明第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,他坦言“当时真气的不想干了。”

  拜师交友

  在沙区扬子江街道青松苑社区书记张燕的眼里,贾明就是个腼腆的大男孩,怎么可能干得了这个工作。可让张燕出乎意料的是两个月后,事情的局面发生了变化,让她对这个青涩的大男孩另眼相看。

  贾明看见每天下午都会有居民在院子里乘凉、聊天,于是他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,每天和他们聊家常。逐渐和很多居民熟了,也了解到很多住户的信息,更重要的是他打听到了在邻居们心中最有威信的楼栋长。

  第二天,贾明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些水果,专门到楼栋长马合木提家中讨教经验。

  马合木提将自己知道的情况全都告诉贾明,还亲自带着他挨家挨户敲门,让每个居民都认识贾明。这样一来,没用多长时间,贾明就基本掌握了2栋楼所有居民的信息。

  马合木提拍着贾明的肩膀,“看你这股认真劲,有需要帮忙的,尽管来找我。”自此,贾明和这个70多岁的老人成了好朋友。

  去小区的次数多了,门口岗亭执勤的工作人员也记住了贾明,总会笑着和他打招呼。

  贾明的入户故事在办公室传开了,很多工作人员对他连连称赞。社区书记张燕也因这件事情的启发,准备利用休息时间为社区工作人员开办一个“双语培训班”,方便大家以后和民族居民交流。

分享到: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义乌人才市场-银才网 Copyright C 2005-2024 Yiwujob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义乌人力资源 浙江人才、金华人才、义乌人才-尽在猎才网 ICP备案号:浙ICP备18007060号 浙公网安备33070202100227

地址: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:义乌人才市场网,义乌免费人才网,义乌招聘网,义乌猎头网,义乌招聘会,义乌求职兼职网,义乌工作网 EMAIL:kf@yiwujob.com

phpyun

用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