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临近毕业,在找工作。
闲来无事,便将一些较早的相应文献翻出来看看。也和大家聊聊找工作的事情。
劳动力市场的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:人是如何找到工作的?可以思考一下,你自己或周围朋友找工作的经历。
找到工作的原因很多,如个人能力、机缘巧合等。其中一个重要的找工作的方式便是通过所谓的“关系”,比如你爹是王健林,你不但不用找工作,你还能给别人提供工作,或者评论别人的工作。
当然,在学术界,我们采用一个更为正式的术语:社会资本。与人力资本相对应。
而相应的问题便是:社会资本对找工作是否有帮助?如果有,是如何帮助的呢?这里就谈谈2 篇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。
Granovetter(1973)的研究是一篇开创性研究,论文名字也起的非常吸引人:弱联系的强力量。
人的社会资本由一个个的联系组成。联系可以分成两类,强联系和弱联系。
朋友、家人往往是强联系。而互相认识、点头之交是弱联系。
与强联系相比,弱联系往往具有桥的作用,往往会是间接联系的桥梁。
这是因为,家人、好朋友的圈子往往是一个,你的家人、好朋友彼此之间都互相认识。而点头之交的朋友的朋友或者家人你可能不熟悉,他们属于另外一个圈子。
G的这篇研究就发现,61.9%的人是通过弱联系找到的工作。
他分析了弱联系的具体作用机制:提供机会和帮助行动者融入新社区。说的比较学术化一点,就是信息和影响。
我们都有朋友圈,一个更经常的现象是朋友圈内的大部分朋友也互相认识。换一种角度思考,我们其实也被限定在这个圈子之内,朋友A 和朋友 B 给你说的都是类似的东西,我们叫做冗余信息。弱联系正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或者信息,使我们能跳出圈子,看看除晒娃、养生外更大的世界。
因此,通过弱联系,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,其中当然有相应的工作信息了。
那么,这个结论在中国也适用么?这里就介绍第二篇文章。
想想你和周围朋友是如何动用关系找工作的?除去应届毕业生的校招,有许多人的找工作是动用了亲属和好朋友的,这些关系属于强关系。Bian(1997)就分析了这一现象。
他1988 在天津的调研显示 40%多的人是动用了强关系找到的第一份工作,40%多的人最终的帮助人他们并不认识,也意味着这些帮助人是所谓的间接联系。这无疑修正和扩展了 G 的弱联系理论。他的研究体现了强关系的作用。
强联系往往是高强度的义务、互惠和情感关系。比如你的亲属、好朋友、老师等人。
实际上,拼爹并不是为了拿到什么工作的信息,而是为了让爹施加影响,进而直接获取相应的工作。尤其当你爹地位较高时,施加的影响就会较高。当你爹不能决定你的工作时,他会找其他的熟人,也就是所谓的间接联系。而凭借你自己,往往是接触不到这些人的。
也就是说,强联系才能够让你接触到你之前接触到的人物,他们可以帮你找到好的工作。这种强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我们所谓的“关系”。
言而总之,总而言之,许多人动用关系时是通过直接联系的强联系的另外的强联系,间接接触到帮忙的人的。
这两个研究都提醒我们,个人的社会经历与大规模的社会结构息息相关。
那么,各位读者老爷要问了,这之后呢?在故事结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?
实际上,社会资本呢与找工作的研究还有许多可扩展的问题(甚至对社会资本是否有回报的问题依然存在争论)。
两篇文献:
Granovetter,M. S. (1973).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.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: 1360-1380.
Bian,Y. (1997). 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: Indirect ties, network bridges, 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.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: 366-385.
义乌人才市场-银才网 Copyright C 2005-2024 Yiwujob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义乌人力资源 浙江人才、金华人才、义乌人才-尽在猎才网 ICP备案号:浙ICP备18007060号 网安备案号:33070202100227
地址: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:义乌人才市场网,义乌免费人才网,义乌招聘网,义乌猎头网,义乌招聘会,义乌求职兼职网,义乌工作网 EMAIL:kf@yiwujob.com
Powered by YIWUJOB PHPYun.